程思傳:《謎情追兇》在現實中 我們無法追尋的公義
發布時間: 2016/01/05 15:41
改編自200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《謎情追兇》(The Secret in Their Eyes),美國版的《謎情追兇》(Secret in Their Eyes)同樣以一齣姦殺案為起始。雖說中文譯名用了「追兇」二字,但這不是一齣偵探電影,兇手落網,故事就結束。事實是,兇手很快被盯上,繼而被捕,甚至承認控罪,然而因著背後牽涉的政治考慮,一宗刑事案無法依照法律判案。
以政治考慮而對刑事案件視若無睹,根本難以令人順服。因此,圍繞這個結果,無論是本來的阿根廷版,抑或這一次的美國版,都提出了兩道很重要問題。
第一,有什麼所謂的政治考慮會凌駕於法律?而且,是不是只要能達成某些政治目的,就能放棄對公義的追求?
於是,討論《謎情追兇》,不得不談電影的背景設定。本來的阿根廷版的背景設在骯髒戰爭以前的時期,政治上軍政府針對異見人士與游擊隊,於是當兇手願意幫忙監視游擊隊,他不但獲取自由,甚至成為某些官員的手下。
至於這一次的美國版,劇情大致依照阿根廷版,加入了適量的美國元素,尤是強調政治的複雜性與現實的張力──背景設於九一一後的美國。恐怖襲擊的陰霾未過,反恐成為了各個部門的首要任務。
於是,當所有證據指向一個清真寺的線人時,整個警察部門選擇沉默;當Ray(Chiwetel Ejiofor)與Clair(Nicole Kidman)繼續追查的時候,同僚甚至選擇燒毀證據。在這班沉默的人的口中,這個強姦殺人犯提供的情報,能夠搗破恐怖份子的陰謀--彷彿一個無辜的人不能沉冤得雪,就能換回幾十甚至幾百條性命。
於是,兩害取其輕之下,他們寧願放他一馬──定這個人的罪,對於國家來說,似乎成為了無法負擔的正義。
當體制未能彰顯公義,遺留下來的問題只會發酵,而不會自然的消失──無論是阿根廷版的丈夫Morales,抑或美國版的媽媽Jess(Julia Roberts),他們的憤怒與哀傷一直被壓抑。
當不同的機關部門,能夠被國家、政治這些概念所說服,做出有違常理的決定,這些詞彙對於受害者的家人來說,根本沒有任何意義,甚或燃點了一些不能觸碰的痛處。在他們的心中,這件事一直沒有結案,對方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處懲。
逼不得已之下,他們選擇以自己的方式解決,而阿根廷版在這部分更多著墨於細節之中,以致人物、角色的處理,更勝一籌──我們看見了Moreales的執著,以致對他的決定有多幾分的理解。
這種的無力,引伸至第二條問題──以自己的方式解決究竟值不值得?又或者,這樣的做法能不能夠稱為公義呢?
當說話混雜了謊言,眼睛成為了可靠的證據。於是,循著眼睛,追查了誰是兇手;循著眼睛,尋找了各人眼中藏著的秘密。然而,追查了真相,答案始終還是以謊言堆砌 ──這終究換來各人眼中所透露的無力,而結局正是所有無力感加起來的荒謬。
在這個時代談公義,好像理所當然;然而,公義彷彿從來只是口號,而沒有確實在現實中存在。面對很多事情,我們察覺了問題,提出了質疑,但沒有人能提供答案。
又,在很多理應談公義的時候,很多個人理應談公義的人,他們因著總總的原因,選擇閉口,甚至採取另一個完全相反的態度。於是,一個個不願噤聲的人,只得無力迎接著每一日。遺憾的是,這一種的無奈,不只在銀幕以上,還在銀幕以下。
原文刊於作者網誌《偽文誌》及facebook專頁,獲授權轉載。
撰文 : 程思傳